旨主持會試,湯顯祖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賜同進士出身。也就是說,湯顯祖與許國按當時的慣例是師生關系了。
湯顯祖在南京做官的數年中,與顧憲成、高攀龍、鄒元標、李三才等人來往密切。這些人與當權朝臣申時行、許國等處于對立地位,湯顯祖因此也卷入了政治沖突。
萬歷十八年四月,被視為國家糧倉的湖廣發生饑荒,餓殍遍地;六月,京城一帶又發生災害;七月,青海的蒙古火落赤部進犯臨洮,洮州副總兵李聯芳全軍覆沒,接著,總兵官劉承嗣又敗。皇帝朱翊鈞十分惱火,把這一切都歸咎于諫議官,說他們沒有從接連發生的日蝕星變上預測災禍,給他們停俸一年的處分。湯顯祖不服氣,上書皇帝,認為責任在輔政大臣申時行、許國,是他們竊權欺蔽,排斥異己,箝制言路:“……御史萬國欽極論封疆欺蔽,(申)時行諷(許)國遠謫之。一言相侵,無不出之于外。于是無恥之徒,但知自結于執政,所得爵祿,直以為執政與之。縱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貴矣。”湯顯祖言詞激烈,朱翊鈞見奏章后大怒,當即把湯顯祖貶為海南徐聞縣典史,兩年后遷浙江遂昌知縣。到萬歷二十年,削職為民。湯顯祖從此家居近20年,始終未被起用。(《明史》卷二一九)。其經歷和當年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差不多,而這一切又都與徽州人許國密切相關,您說湯爺還能對徽州有什么夢啊!
歷史就是這樣,那位位高權重的許大學士留在今天的只有那座炫耀的八角牌坊,這恐怕也只能到了徽州才能看到,而著名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留給后世的,是可以作為中華民族文化里程碑式的《牡丹亭》。
五天的旅程,盡管徽州無夢,卻也夢里徽州。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伴著行程,明天去趟呈坎也就結束了這次行程。但無法結束現實中如“無夢徽州”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