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在網上查找了青海的旅游照片,那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圖片,大自然的鬼斧神,靚瞎你的雙眼,我也被這美景深深吸引,一直都想著什么時候能過去,親眼目睹,一飽眼福。臨時決定去青海同仁看看,因為聽說那里有幾個藏傳佛教的寺院,還可以穿過甘加草原,也沒有多遠。
去了才知道雖然不遠,但是都是山路,還有一段砂石路,單程105公里,來回最少要開5個多小時。但是這一趟青海之行真的是非常的值得,美麗的甘加草原、精致的上下吾屯寺、令人眼花繚亂的熱貢唐卡、雄偉的隆務寺,使我們收獲頗豐,真的應該隆重的推薦。
同仁藏語稱熱貢,14至15世紀,藏傳佛教傳入同仁地區,坐落在熱貢隆務河畔的吾屯上下莊、年都乎、郭麻日、尕賽日等自然村的藏、土族群眾,順應喇嘛教的興起,寺院建筑的不斷擴充和裝飾,興起了主要為宗教服務的繪畫、雕塑、石刻等藝術,稱之為熱貢佛教藝術。在17世紀中葉,這里已經成為“人人會作畫,家家以藝術為業”的畫鄉,故又稱吾屯佛教藝術。
甘加草原:向西出了夏河縣不遠,有一條向北的柏油路,沒有路標,只有寫著客車禁止夜間行駛的標牌,就是向同仁方向的鄉道。開一會就知道為什么禁止客車夜間行駛了,因為是彎道又多又急的山路,沒有任何反光標志和彎道保護措施,晚上開確實十分危險。
不過白天開慢一點沒什么問題,車非常少,路面還可以,但是景色非常好,我看到了一輩子都沒看過的羊,鋪天蓋地的,還有很多的牦牛。整個路段還可以,只是不時有坑,走30多公里后有9公里的砂石路,開不快,把我的霧燈又顛掉了一個。這漫山遍野數不清的羊群與牦牛,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
甘加濕地:這一路風景很優美,雖然我們來的季節太早,甘南最佳的旅游季節是陽歷的8月,據說那時草原的草能長半米多高,但是這時的草原已經開始展示出了它的美麗。
甘加草原周圍群山環繞,是一處典型的高原草地,理想的天然牧場。每到夏季,整個草原碧綠如茵,好似一塊天然的綠色大地毯,鮮花盛開,繁花似錦。藍天、白云、綠草渾然一體,央曲河和央拉河蜿轉流淌,猶如一條潔白的哈達飄落在草原上。
雙棚西丹霞地貌:到了瓜什則鎮,這里有個雅瑪扎西吉寺和根敦群培故居,就在路邊,但是正在翻修。再走4公里到了雙棚西鎮,這里能看到丹霞地貌。
央拉河:快到同仁了,出現河流,樹林和農田,美麗的央拉河和茂密的森林讓人很想下去轉轉。再走8公里到三岔路口,上203省道,轉向南邊隆務寺方向。
吾屯下寺:再開不久就可以依次看到吾屯下寺、吾屯上寺、青海黃南州熱貢畫院了。從甘南開車過來,先看到坐落在同仁縣隆務河東岸的吾屯村的吾屯下寺,這里離同仁縣城還有7公里。吾屯寺藏語稱“噶丹彭措曲林”,意為“善圓滿法洲”,分為上莊寺和下莊寺。
吾屯寺和年都乎寺、郭么日寺、臥科寺并稱“隆務四寨子寺”,該寺是收藏熱貢藝術品最集中、最典型的寺院,許多熱貢藝術精品存于該寺。寺中的壁畫、堆繡、彩繪和雕塑造型生動,工筆精細,色彩艷麗,充分表現了線條的流暢和節奏感、圖畫的立體和動態感,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旅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吾屯下寺正寺廟在休整,有原來留下的殿宇,大部分都是新建的,但是色彩鮮艷、風格明顯,還是非常壯觀。這里寺廟的風格和拉卜楞寺很像。
熱貢藝術:這里就是遐邇聞名的熱貢藝術——“唐卡”的發祥地,故被人們稱為“熱貢藝術之鄉”。唐卡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的熱貢藝術中的一種。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的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做成卷軸,也是因為早期的藏民都是游牧民族,便于隨身攜帶,隨時供奉。唐卡在藏傳佛教的寺廟里隨處可見,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藝術流派。數百年來,這里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繪塑藝術,其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藝之精到,都為其它藏區所少見,故被譽為“藏族畫家之鄉”,而同仁地區在藏語中稱為“熱貢”,因此這一藝術便統稱為“熱貢藝術”。
吾屯上寺:再走不遠,就到了吾屯上寺。吾屯上寺估計已經修繕完畢,煥然一新。門口一排佛像金光閃閃,蔚為壯觀,里面的大殿也是巍峨壯觀。
準備千功供品:在吾屯上寺,還看到了廟里的喇嘛正在準備明天的千功(相當于我們的法事吧),在做供奉的糌粑和準備工作,真是難得一見,我們逗留了許久。
供佛的糌粑要做成柱狀,還要抹上蛋青還是什么液體,油亮亮的,正面貼兩小片奶油,反面點一點奶油,頂部也要粘一條奶油。另外,還有搓成小球的糌粑,和柱狀的都要有1000個,只能多不能少,所以叫千功嘛。
這里有個10歲多的小孩,說是明天就要出家了。還有個12歲的小喇嘛,一直在干活,很羞澀。據說以前比較窮的藏民,如果男孩多,會送一個去寺里出家,吃喝教育都不用管了,現在也有這樣的情況吧。
準備千功供品,這里準備千功,居然還是很先進的流水作業,各有分工,有條不紊。還看到專人正在制作一個大的柱狀糌粑,這個大糌粑像個炮彈,兩片奶油也刻成兩朵花瓣,頂部的裝飾也非常精美,這樣與眾不同,估計是供奉在主佛兩邊的吧。
這哥們動作敏捷,莫非身負絕世武功?咦?劉佩琦什么時候跑到這里出家了?這手別看胖了一點,還是挺靈巧的。12歲的小喇嘛又跑到這邊來幫忙,正是貪玩的年齡,但干起活來有條不紊,非常賣力氣。
青海黃南州熱貢畫院:這里幾乎家家都在制作唐卡,以前沒有聽說過,看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現在才算有了了解,更有幸的是,路過青海黃南州熱貢畫院,因為畫院不大,也沒有可以參觀的標示,猶豫一下差點開過去,但是想了想還是覺得應該進去看看。
人家特別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帶我們參觀了幾個展室,都是非常精美的唐卡,還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了唐卡的歷史、制作、特點、種類,以及熱貢地區的其他藝術形式——堆繡、泥塑等等,在這里逗留了1個多小時,看到了很多精美的唐卡,真是獲益匪淺。
傳世唐卡的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其實有點像我們的卷軸畫,畫在布或紙上,然后用綢緞縫制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于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裝裱后,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并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我們在這里還看到了緙絲、刺繡和珍珠等形式的唐卡。唐卡的繪制極為復雜,用料極其考究,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色澤艷麗,經久不退。
隆務寺:繼續前行,穿過同仁縣就到了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務鎮西山腳下的隆務寺,藏語全稱“隆務大樂法輪洲”,“隆務”是藏語“農業區”的意思。
隆務寺是隆務地區幾十個寺院的主寺,規模比較龐大,在安多地區,規模、地位、影響僅次于甘肅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爾寺。這里也有部分正在休整。
隆務寺:隆務寺歷史悠久,據《安多政教史》記載,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這里已建有藏傳佛教的薩迦派小寺,至1426年前后,當地名僧三木旦仁欽與其胞弟羅哲森格,維修并擴建了該寺。隆務寺大殿內的唐卡非常精美。站在隆務寺最高的大殿,可以看到隆務寺的全景。
隆務寺:隆務寺現在已經發展成顯密雙修的格魯派大寺,僧人最多時達到2300人,曾下轄有數十座屬寺。文革期間拆毀大部,僅存經堂3座353間,昂欠5座623間,僧舍24院225間。現重建天女殿、靈塔殿、觀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學院,僧舍10余院。
隆務寺前的廣場很大,可以看到環繞全寺的轉經筒長廊,這是藏區寺廟共有的特點:回城路過的不知名的寺院,也有環寺而建的長長的轉經長廊。
甘加草原:回程再次穿越美麗的甘加草原,時隱時現的雪山,漫山遍野都是放牧的牦牛和羊群。
甘南最佳旅游季節是夏天和冬天。
六、七、八月酷暑難熬,在甘南卻是涼爽宜人,氣溫在15℃至30℃左右,大草原上到處開滿了格桑花。屆時草原上還有十分獨特的民族節日,如農歷四月十五的娘乃節,六月六的蓮花山花兒會,六月十五的插箭節,七月六的淋浴節等。草原上牧民們舉辦賽馬會、大象拔河、賽牦牛等民族活動。可以自由地到牧民的帳篷里做客,領略藏族同胞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氣。
春節過后的正月初八至十六,是甘南藏區各大小寺院舉行法會的日子,也是最熱鬧的時間,屆時將有曬佛節、辯經會、法舞跳神、酥油花燈展、轉強巴等節日盛會。
晚上回到夏河縣城,今天開了220公里,在夏河住了兩天,換了兩家賓館,洗澡水都不熱,能把人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