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軌183天,“超長待機”的神舟十三號終于從太空回家了!4月16日,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的神舟十三號乘組三名航天英雄,經由層層精心護衛,飛抵北京,乘坐由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輕客——福田圖雅諾,無縫銜接,一路護送返回中國航天員中心。
星辰大海 筑夢太空 永不止步
于2021年10月16日升空的神舟十三號,是我國有史以來研制標準最高、指標最嚴苛的載人航天器,它承載三名航天員執行了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任務,驗證了空間站建造和運行所需的最后幾項關鍵技術,也為我國“天宮”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在這次處處彰顯著“大國智造”實力的任務中,神舟十三號讓國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國工業“立起來”對國家硬實力、軟實力的層層提升。
神舟十三號的成功,影響無疑是深遠的。不僅航天器全方位體現了我國科技和工業實力,與神舟十三號相關的各個環節,都能發現自主品牌、自主技術的蹤影。航天“發燒友”或可發現一個細節,在神舟十三號以前,航天員在飛機抵京后,返回基地的陸路接駁,通常都是由外資客車來完成的,航天員在下飛機后,需要由工作人員從“特制座椅”上抱起,一路抱到車艙中去。而這次神舟十三號返回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則一路安穩坐在座椅中,無縫接駁進入到由自主品牌福田汽車打造的“航天級”黑科技輕客——圖雅諾中。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大踏步前進,無形之中也鼓舞著汽車行業的自強,這次轉運護送,福田圖雅諾做到的不僅是對過往外資產品的替代,更是超越!中國航天事業每前進一小步,都是對自主品牌的鼓舞和帶動,23年,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我們見證了福田圖雅諾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工業人、汽車人竭盡全力的自立、自強;對此,福田表示能夠以微小之軀參與到國之盛事,為航天英雄的平安返航盡一份綿薄之力,正是企業能夠潛心研發、踏實拓展的動力源。
軍工品質 科技護航 無縫接駁
據悉,此次神舟十三號返航轉運首次啟用自主品牌的定制輕客,除了源于福田圖雅諾豐厚的技術儲備和優秀的市場口碑外,企業團隊“把不可能變為可能”的奮斗者文化,也正與為國爭光、敢于超越、團結協作的載人航天精神形成了共鳴共振。為了這一刻自主品牌汽車護送英雄回家的榮耀,中國汽車人也等待了多年。
此次執行護送任務之所以能選中福田圖雅諾,根本還是來源于技術自主和自信。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福田圖雅諾從設計、研發到制造、交付,全程各個環節均為自主掌控,車輛嚴格按照項目組要求定制開發,最大亮點在搭載的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車輛定位系統”,精度在1米之內,配合5G指揮系統,能夠精準監控車輛的實時狀態。車輛三級減震系統最大限度減少航天員轉運過程中的顛簸,更將車輛與航天員乘坐座椅進行了一體化匹配校核,實現了航天員從飛機到車輛的無縫銜接。
航天夢與汽車夢的“雙向奔赴”
中國航天事業發端于1956年,汽車工業則在1953年誕生。同時代的兩大工業,近乎全從一窮二白開始,負重前行,沖破層層障礙,一次次鼓舞國人自立自強的勇氣和信心。如今,隨著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立起來”,兩大工業支撐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此次神舟十三號返航,航天與汽車的“雙向奔赴”,用自己的車接自己的英雄回家,真正讓國人體驗到了每個細節的強大和自信。
一顆自主的螺絲也代表中國工業的進步,而民族的偉大復興,正是由這些點點滴滴的自主、自信、自強融合方能勃發。此次神舟十三號返航護送車輛選擇自主品牌,不僅是福田圖雅諾的榮耀,更是整個汽車行業的勝利。透過這次航天與汽車的共振,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內需市場有無限的潛力和機會,在這個全球獨一無二的巨大市場上,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跑出振奮人心的“獨角獸”,遠隔千萬山水的兩方,亦可以迎來合作共贏的機遇。相信神舟十三號不僅點燃了民族復興的火焰,更宣告了國人自立自強的信念。
帶著榮耀繼續前行,福田圖雅諾安全護送英雄回家,這可能只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小步,但于汽車人的強國夢想來說,無疑又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