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做過導游、賣過蔬菜,福建人陳志明現在的身份是廈門市明億通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的老板。感嘆三份職業相差之大,陳志明笑言,跟著生活流,實則也是為了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環境。
陳志明的店開在廈門中心城區的集美,百余平面積,主營上汽榮威和吉利品牌。店里常年展車兩到三臺,更多時候,他會在接到客戶的意向訂單后,再去找尋合適的目標車輛交付。說起賣車這五、六年,生于八零末的陳志明直言,并不容易。“整個廈門城市面積不大,客戶可能花個半天一天,就能把所有車行都逛個遍,車型、價格信息,摸得透透的。”
曾幾何時,汽車銷售市場——尤其是下沉汽車銷售市場——存在的供需差和信息差,為像陳志明一樣的汽貿行業從業者提供了在此間提供服務、換取利潤的空間。然而,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崛起,讓海量信息涌入人們的生活,遍及天涯海角,消弭了信息不對稱的同時,很多事情在發生變化。“以前好多客戶買車,從島外騎個摩托車來島內,車行在哪里都不知道,更別說了解車了,”陳志明說起家里親戚十幾年前開車行的經歷,“那時候,客戶進得來店,就基本能成交。”
現在,買車的方式變了。賣車,自然也得跟著變。陳志明的客戶以廈門及城郊各工廠的打工者為主,對價格極為敏感。在廈門本地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向城外找尋價格更有優勢、與本地存在差異化的車型,成為了陳志明的應對之道。這也是他和“燦谷好車”的連接點。
去年五月底,美國上市汽車交易服務平臺燦谷集團推出面向全國車商的B2B服務小程序“燦谷好車”,提供一步到位的交易、倉儲物流、金融保險和其他汽車信息相關服務,陳志第一時間注冊了。“燦谷好車”匯聚數以萬計來自全國各地的車商,不僅有像他一樣的汽貿店,也有頗具規模的綜合店、4S店。他感覺,車源庫瞬間倍數放大了。
今年六月,“燦谷好車”在小程序基礎上,推出功能更集成、系統更穩定的APP版本,陳志明當即便下載安裝了,在完成認證后,他成了“燦谷好車”APP首家上線車商。對于這個“第一名”,陳志明笑言“沒想到”。但實際,卻并不意外。
“在車源之前,其實早就通過車金融接觸燦谷了。當時有客戶分期購車走的燦谷,體驗下來流程簡潔、審批高效。全電子化操作,我可以自己進件、查詢審批狀態,很方便,”陳志明道,“操作規范,讓我感覺沒什么風險。”
“風險”,是陳志明反復提及的一個詞。他深知,店小則靈活、船小好調頭,但也同時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弱。躺贏的時代已經過去,穩步慢走,也許是當前時局下走得最遠的方式。這也是越來越多像他一樣的中小車商所共同意識到的。
長期以來,中小車商都是被低估的群體,卻撐起了下沉市場汽車銷售的半邊天。全國總共有10萬家中小汽車經銷商,他們大多以夫妻店、汽貿店的形式出現,林立在縣域及鄉村的街頭。他們立足熟人網絡,離客戶更近,在下沉市場的拓客和私域流量經營上有更強的經驗。然而在車源和價格端多數時候不具備優勢的他們,需要以服務打造口碑,換取回頭客。
這一點,陳志明說,剛入行時他就上過一課。剛進車行那年,他賣了一輛車,車在店里交付給了客戶,但車機認證激活需要客戶自己操作。操作不來,陳志明幫忙聯系了廠家經理過來處理。“當時經理隨口說了一句,‘車子不是賣掉了就不管了的’,我一直記到現在,”陳志明說,“上班是銷售,下班我跟買車客戶一樣,是消費者。換位思考,我也希望我自己不管在哪來購買了產品或者服務,有問題都能得到良好的售后。”
這個理念,一直指引著陳志明的車商生涯,也為他積攢了自己的“回頭客”,現在很多單子都是老客戶轉介紹的,“從做旅行社門店到現在的車行,剛好都是服務業。”陳志明說。人生前半段看似迥異的幾段經歷,在這里,有了交匯。
以優質車源為切入口,用專業服務聯結一張網,幫助像陳志明一樣的下沉市場中小車商,更好更快更安全更持續地賣車,也是“燦谷好車”平臺的初衷。燦谷集團深耕十余年,以專業體貼的服務能力在下沉市場搭建起廣闊渠道網絡,合作經銷商五萬余家,累計服務車貸客戶逾200萬。以此為依托,“燦谷好車”聚合全國車商,通過尋車與賣車功能實現雙向撮合,拓展車商尋車、賣車邊界,最快30分鐘即可尋得一輛車。同時,提供持續穩定的自營車源,便捷可靠的金融、保險、倉儲、物流等服務,以及安全高效的線上付款體系,讓車商賣車無憂。據悉,“燦谷好車”APP上線不到一個月,注冊車商已近兩千家。
談及未來,陳志明說會繼續做出自己的服務品牌,“現在很多客戶看中的也是品質跟服務,貪小便宜的越來越少了,”他說。他同時也關注到新能源車的崛起,“雖說現在感覺在廈門這個市場,尤其我自己的客戶群體里,(新能源)還不是首選。但現在國家在推動新能源下鄉,這是趨勢,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與之相似的,“燦谷好車”的交易平臺之路也剛剛開啟。當正循環一旦撬動,將勢不可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