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網友發現,商業眾籌平臺輕松籌又改版了。和之前的版本相比,輕松籌此次突出了個人求助項目而弱化各類慈善機構的公募項目。簡單的說就是,現在用戶打開輕松籌看到的不是各類慈善機構的公募項目,而是個人求助項目。
(輕松籌截圖)
輕松籌是民政部13家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之一,也是輕松籌一直對外宣傳的重點。作為公開募捐平臺,應為各類慈善組織提供籌款的互聯網支持和線下資助服務,為公眾提供公益捐款的互聯網管理平臺。但此次改版后的輕松籌不僅沒有履行公開募捐平臺的責任,反而突出了個人求助的信息發布功能,也就是說輕松籌在混淆個人求助和公開募捐,而這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明令禁止的行為。
其實類似事件其實早已發生過,早在今年2月,民政部就約談過輕松籌相關負責人,就其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提供公開募捐信息發布服務以及個人求助信息審核把關不嚴、對信息真實客觀和完整性甄別不夠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等問題提出批評,并要求輕松籌立即進行整頓。然而時至今日,輕松籌仍然在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個人提供公開募捐的信息發布服務,可見輕松籌對民政部的約談根本沒有放到心上。
作為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輕松籌本應積極與社會上的各類慈善機構、社會公益組織等對接,承接這些慈善項目的網絡捐款,相信這也是民政部當初給輕松籌頒發公開募捐牌照的初衷。
但通過輕松籌一年來的表現,我們發現輕松籌并沒有朝這個方向努力,反而是借助公開募捐這個牌照在做個人求助的事情,并通過對個人求助項目收取手續費來獲取收益,這是屬于明顯的掛羊頭賣狗肉。輕松籌的這個做法,不僅沒能履行當時對民政部的承諾,而且也是對《慈善法》、《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行業規范的踐踏和藐視。
同時更有網友指出,輕松籌甚至還借助民政部為其頒發的公開募捐牌照,對民眾和媒體進行誤導宣傳,嚴重《慈善法》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