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西蘭卡普
西蘭卡普作為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上既體現了以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和工藝為內涵的品格,同時又體現了以融合各民族先進文化因素為外延的社會與時代特征。
鄂西土家族地區的土家姑娘從十歲左右就要開始學習繡花,到出嫁時,妝奩必須有自己親手繡織的“西蘭卡普”、花枕頭、帳簾、花荷包、花圍裙、繡花襪底、繡花鞋等。而且這些繡織品的多少及精美程度成為評品姑娘人才的標準。精美的挑花織繡藝術是土家族姑娘的當家本領,挑花織繡成為土家族民族服飾的組成部分。
以“西蘭卡普”為代表的民間織錦藝術堪稱土家族藝術一絕。“西蘭卡普”,漢語譯為“土花鋪蓋”,是土家族民間的家庭手工織錦。
土家織錦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時期。作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善于紡織,其“桑蠶、麻纻”成為貢品。因而“禹會諸侯于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保ā度A陽國志·巴志》)秦漢時期,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所發展,所織的“賨布”成為納貢之名品。三國時期,在蜀國諸葛亮“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的決策下,土家族地區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漢族先進的染色技術,編織出五彩斑斕的“土錦”。唐宋時期隨著土家族地區與漢族經濟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女勤于織,戶多機聲”的社會風氣,當時土家族的“賨布”,被漢人稱為“溪布”、“峒布”或“峒錦”。元、明、清土司時期,西蘭卡普被稱做“土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飾,《大明一統志》載:“土民喜服五色斑衣�!备耐翚w流后,土家族西蘭卡普的挑織技藝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從小便隨其母操習挑織技藝,姑娘長大出嫁時,還必須有自己親手編織的西蘭卡普作陪嫁品,因而這種工藝得以發揚光大。
西蘭卡普可以看做為土家歷史文化的沉淀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及鮮明的民族特點。主要表現在題材的選用、紋式風格、色彩運用等方面。
西蘭卡普的圖案題材廣泛,內容幾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傳統圖案已達二百余種。以植物花卉為題材的,有九朵梅、蓮花、牡丹花、韭菜花、藤藤花等;以動物形態為題材的,有陽雀花、燕子花、虎皮花、小馬花、貓腳跡等;以生活物品為題材的,有桌子花、椅子花等;以幾何圖案為題材的,有單八勾、雙八勾、十二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以文字類為題材的,有萬字花、王字花、喜字花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有鳳穿牡丹、鷺鷥采蓮、雙鳳朝陽、二龍搶寶、喜鵲鬧梅等;此外,西蘭卡普圖案還有漢字題材的“福祿壽喜、長命富貴、一品當朝、鯉魚跳龍門、獅子滾繡球”等。由此可見,西蘭卡普的題材選用與土家人生活和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體現土家人與自然關系的生動藝術寫照。
西蘭卡普的裝飾紋樣風格,是在原始的幾何紋、漢代的云氣紋、六朝的蓮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蓮等各歷史時期的典型圖案基礎上,經藝術變形、技術處理挑織而成。構圖中多采用浪漫主義的概括、變形、夸張等手法,巧妙地將各種動和靜的形體、自然紋樣和幾何紋樣有機地結合,使整個圖案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西蘭卡普在色彩運用上,既有唐代五彩繽紛的強烈對比,又有清代素雅大方的色調調和,土家人尚紅、黑色,因紅色系暖色,代表光明,黑色為冷色,象征莊重,故西蘭卡普以紅色為主,以黑色為輔,間之以黃藍白色參差點綴。設色古艷厚重,斑斕多彩,對比中顯調和,素雅中見多彩,華而不俗,素而不單,給人以明快、活潑和生機。
西蘭卡普作為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上既體現了以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和工藝為內涵的品格,同時又體現了以融合各民族先進文化因素為外延的社會與時代特征。它在傳播優秀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因子來豐富發展自己。如土家西蘭卡普的“福祿壽喜”、“富貴雙全”等漢字題材的織錦圖案,就是體現漢土文化交流的織錦工藝品,使西蘭卡普不斷步入更高的藝術品位。
【大 中 小】【打印】
【繁體】【投稿】【收藏】
【推薦】【舉報】【評論】
【關閉】 【返回頂部】
上一篇:菊花石工藝品
下一篇:恩施寶石花漆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