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苕酥:

提起三峽特產,當然不能缺少三峽苕酥。三峽苕酥是以三峽地區土家民間傳統食品“苕絲糖”為基礎,精選三峽地區沙土鮮紅苕(又名番薯、甘薯或地瓜)、優質鮮糯米、雞蛋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間傳統工藝精制而成。
三峽苕酥保留了鮮紅苕熟化后的特有香氣和風味,口感酥脆,甜味適中,爽口化渣,老少咸宜。產品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包裝古樸精美,地域特色顯著,深受本地市民和來三峽旅游的中外游客的青睞。
苕酥典故:
嘉靖年間,章太后來到三峽夷陵郡游玩,見當地盛產紅苕,突出啟想。
她命夷陵、長陽、長樂(五峰縣)所有食品作坊師傅三日之內做出“吃苕不見苕”的糕點。
土家師傅詹多也是作坊的一員,其妻見他三日未歸,便帶煮熟的紅苕偷偷送去充饑;
夫妻倆互相推讓,不小心弄破了紅苕皮,摔入糍漿中,詹多忙品嘗糍苕,味美馨香,便靈機一動,悟出了配方。
眾師傅齊心合力,采用紅苕,糯米,雞蛋原料做出了“有苕不見苕”的糕點。
太后嘗之,贊不絕口,遂提名為“三峽苕絲糖”。
回宮后,她令人把“三峽苕絲糖”記入宮中食譜。
后來,詹多特將些配傳于三峽民間,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