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荊州、沙市的人們沒有不知道桃花村的,正如那斑駁的城墻,繁華的北京路一樣,土里吧唧的鄉村以它不同的韻味同樣吸引著摩肩接踵的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和那尋找“桃花運”的人。
也許是荊楚文化孕育出荊州人獨有的閑適吧,游桃花村、吃鍋巴飯、喝土燒酒,成為一項人人喜好的活動。每逢周末、節假日,桃花村的路上總是車水馬龍,家家人滿為患,那個人氣實在了得。桃花村位于荊州古城西門外6公里,是太湖農場管理區的一個生產隊。
1996年,幾家農戶在棉田里套栽桃樹,三年后收益頗豐。
2001年生產隊組織規模栽桃,一下子形成了600畝桃園。
每到春天,漫枝的花朵灼灼綻開,以各自曼妙的媚容引得蜂蝶飛舞,也吸引著來城郊尋春的人群,僅毗鄰的長江大學10萬多學子就賞得桃花羞紅了臉,垂下了眉。桃花村農家旅游品牌開始亮大嗓門。
太湖農場管理區經過近10年的規劃建設,以年平均投資200萬元的力度,完善了桃花村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1200畝桃園、1500畝梨園、500畝荊州市農業科技示范園、100畝蓮花島嶼、200畝垂釣基地及58戶農家特色餐店,形成了年接待游客100萬人的規模。從荊州古城出發,過長江大學農學院,“荊州桃花村”的牌坊就立在漢宜公路秘師橋收費站旁。進得村去,一棟棟明清建筑風格的農家鱗次櫛比,門前清爽明亮,大紅的燈籠隨風飄曳。走進寧靜的桃園,大片紅云撲面而來,只見紅男綠女穿梭園中,時而攀枝留影,時而開心嬉鬧,真可謂人面桃花了。
桃花村的農家菜做得地道。野芹菜、野韭菜是自家田里長的,臘肉豆皮是自家特制的,土雞土鴨是自家養的,還有那土燒酒,喝得喉嚨冒煙就是不暈頭。桃花村的農家菜特實惠,一家幾口人,百十來塊錢,就撈它個盆滿碗滿,吃得飽嗝直噎。難怪城里人三朋四友聚會,都往桃花村里跑。進得桃花緣農莊,偶見一群武漢來的游客,有滋有味地喝著剛端出的米湯熬鍋巴粥。爽直口快的張大哥告訴記者:這地方蠻好,隔城區近,您看,我們在荊州古城登了城墻,看了荊州博物館的千年古尸、國寶絲綢,到桃花村里來吃農家飯,賞花踏青,回去再到關公祠堂前燒幾炷香。您說這看也看了,玩也玩了,佛也拜了,香也燒了,蠻劃得來。
荊州區負責人說:今年3月20日辦桃花節,3天內有60萬游客到桃花村垂釣賞花,觀光旅游,帶動旅游綜合消費2000多萬元。每逢春秋旺季,村里日接待游客達3萬人次。荊州區已規劃建設桃花村鄉村旅游功能區3000畝,除了接待中心、鄉村農家樂餐飲區外,還有以古三國文化為依托的荊楚農耕互動區、鄉俗文化展示區、休閑娛樂體驗區。總之,要在“農”、“土”字上做足文章,真正把桃花村建成原汁原味的荊州鄉村旅游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