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牌匾
提起“關羽”,無論是在中國的城市還是在農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人的腦海里立馬浮現出那位紅臉長須胯騎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的蜀國大將軍,就會想起“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 “水淹七軍”,“刮骨療毒”那些傳奇的歷史故事。
滄海桑田,風云變幻,然關帝崇祀經久不息,有增無減。“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這句話一點都不過分,如今很多餐館和公司入門口都擺放著關羽的塑像,擺著供果,點著香燭,成了民間人們心中的“財神”和“保護 神”。據數據統計,當今全球共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三萬余座,僅日本和馬來西亞就有關帝廟1000多座。
關帝廟景色
我一直認為,荊州南門內的“關帝廟”是最正宗的,因為關羽曾在荊州古城總督荊襄九郡諸事十年有余,而且“關帝廟”本身就是當年關羽鎮守荊州時“關府”故基,也是也是關羽后代世襲江陵的地方所在地。據《荊州府 志》記載,關府建筑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總占地面積約五十多畝。
關帝廟始建于明洪武29年,清乾隆53年重修,后又毀于侵華日軍戰火。現在的關帝廟是當地政府于1987年在古關帝廟遺址上重建的,由儀門,正殿,三義殿等廟宇建筑構成。
忠義千秋
正殿門口,燃燒著人們剛點上的香柱,青煙裊裊。正門上方,懸掛著清同治皇帝御賜的“威震華夏”巨幅匾額。殿中的正中間是一座關羽夜讀春秋的大型塑像,金色的外表,身披重鎧,長髯飄飄、威風凜凜,無論是雕塑的 設計和施工工藝都是上乘之作。可惜的是,工作人員不允許對著“關圣帝”拍照。
穿過正殿,站在后門口口,前方院落的中間,是兩顆參天銀杏古樹。廟宇曾經毀壞過多次,但這兩棵古樹一直堅強的活了下來。三義殿的臺階下面是一尊關羽橫刀的石雕塑像。據說這尊石雕塑像是在中國三大關帝廟中取圣 土靈灰以關圣帝君身首魂合一精心雕刻而成由海外華僑捐獻的。不知道出于什么講究,關羽塑像的胸前佩帶著一朵綢布大紅花。
三義殿的正門上方匾額上為“忠義千秋”四個大字。兩邊的梁柱上懸掛著一副楹聯,對關羽的一生作了一個精辟的評價:“生在解州,投軍涿州,鎮守荊州,一生英名傳天下”;“效忠蜀主,放走魏主,絕交吳主,三分難 久圓金甌”。殿內端坐著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肩披黃色披風,雙手扶膝,雙目平視,再現了三位結義兄弟共商“匡復漢室”大計的場面。
參天大樹
參觀完所有的大殿的我,久久地駐足于關公塑像前。抬頭望去,藍天白云,飛檐翹角的大殿,蒼勁挺拔的古樹,這一切的一切,都彷佛在默默地向人們不斷地敘述著,關羽,這位古代英雄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