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1984年,對中國汽車工業而言可謂意義非凡,這一年,中外車企合資的序幕正式被拉開,中國汽車工業新紀元正式被開啟。1984年1月,北京吉普作為中國第一家合資汽車企業誕生,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真正起步;10月,中德雙方簽署合營合同,上海大眾應運而生,標志著中國轎車工業翻開了新的篇章;同一年,長城汽車在河北保定市成立,標志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有了新的起點。
如今,跨過三十年風雨的車企迎來了自己的而立之年,回顧這三十年,這些車企都為中國汽車行業留下了什么?又該給后起自主車企何種借鑒?
三十年前,北京吉普開啟了中國汽車工業真正的歷史,打造了中國國內最早的越野車和SUV品牌,如今國內SUV市場異常火爆,而北京吉普卻沒能挺過而立之年便“英年早逝”,把歷史永遠定格在了八年前。三十年前,上海大眾引進了第一款轎車桑塔納,開始了國內轎車工業的新序幕,從此,國內轎車從只能自主配套收音機到如今的整車平臺設計、動力操控調教,再到智能行車系統,完成了整個汽車工業配套體系建設;上海大眾年產目標也從曾經的兩萬輛升級為如今的100萬輛。三十年前,長城汽車正式開啟了自主品牌汽車的成長之路,如今,長城哈弗系列堪稱中國最火自主SUV品牌;奇瑞、吉利、比亞迪等自主車企也群雄并起,成為中國汽車工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此外,無論是合資品牌數目還是汽車產品類別,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球知名的車企巨頭紛紛來到中國,于是誕生了上海通用、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一汽馬自達、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三菱、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標致、長安福特合資車企;曾經以桑塔納一款車型入市的上海大眾如今也覆蓋了A0級、A級、B級、SUV、MPV等不同細分市場,擁有了囊括Polo、途安、Lavida 、途觀、帕薩特等系列產品在內的豐富產品線。
三十年轉眼即逝,中國汽車工業早已今非昔比,然而合資車企依然獨大,自主車企現狀卻不容樂觀,前不久的“十二連降”還讓人心有余悸。雖然這與市場導向和自主車企的關鍵技術缺失有關,但與其“年紀輕輕”也不無關系。畢竟很多自主車企都誕生于 90年代末,如今正值十幾歲的“青春期”,相比合資車企,自主車企不僅在品牌上有著先天劣勢,在地位上更是“后生”,因此,暫且無法與合資車企相抗衡也算情有可原。但俗話說得好,后生可畏,如果自主品牌到了而立之年,還是成績平平,豈不讓人詬病?
毫無疑問,自主車企是時候該雄起一把了,不過,三十年建功立業,應該采取何種策略,倒是應該好好斟酌斟酌,畢竟這關系著自主車企的命運。從以往車企發展的經驗看,產品無疑是車企立足市場最有力的籌碼,例如上海大眾的朗逸、長安福特的福克斯、東風日產的軒逸,哪一個不是車企叱咤市場的利器?哪一個沒有為車企立下過汗馬功勛?如此看來,產品立市,自主車企勢在必行。
不過,如今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無論是“老當益壯”的世界汽車巨頭,還是“意氣風發”的自主車企,皆把這里看作沃土。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汽車市場,單一車型貌似已經不能再“打遍天下無敵手”了,而品牌就成了產品之外車企最重要的籌碼。廣汽豐田、上海大眾、長安福特,不都是靠著豐田、大眾、福特的品牌效應,在市場上如魚得水嗎?雖然自主品牌在品牌力上尚且羸弱,但自主車企還有十幾年的時間,現在開始在品牌塑造上努把力,完全來得及。
如果說產品和品牌是車企的基石,那么營銷就是車企實現市場霸業的最好手段。當今社會,消費者看重汽車的品質和品牌,但更看重汽車的體驗和車企的服務。產品和品牌需要積淀,而營銷永遠沒有定數,好的營銷往往能給予車企更多驚喜。特斯拉的成功就離不開創新的網絡營銷模式,上海大眾也率先開啟了O2O運營模式,各種各樣的體驗式營銷更是層出不窮。對自主車企而言,摸索出符合自身、符合市場的創新營銷模式,在銷量上打出漂亮仗并非難事。
綜上所述,即將“奔三”或是已經“而立”的合資車企,產品該有的品質和品牌該有的積淀,在過去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中早已成型,自主品牌卻仍然需要不斷去積累,而即將“奔三”或是已經“而立”的合資車企無疑是自主車企最好的榜樣。豐富產品線、積淀品牌底蘊、創新營銷手段,是青春期的自主車企必修的三門課,至于要不要學,自主車企自己看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