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側記
民主黨派“抱團”“智扶”,結出“美麗扶貧”果實。4月28日29日,在貴州省政府聯合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中央各民主黨派聯合推動組、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活動中,涉及中央各民主黨派的活動密集上演,從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產業發展等展開“智力”幫扶。在民主黨派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催生了“美麗”扶貧的黔西南模式。

美麗扶貧,強在統一戰線
金銀花,綠了喀斯特荒山,美了老百姓腰包。
黔西南興義市則戎鄉冷洞村村民李興權就是靠種植金銀花發家致富的。“每畝可以創收1萬元。”李興權一家種植了6畝金銀花,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6萬元左右。
如今,李興權一家已經蓋起了小樓房,坐上了小轎車。在興義,像李興權一樣從事金銀花的種植從大水井村迅速普及到包括則戎鄉的15個鄉鎮,帶動2萬余戶農民增收致富,老百姓將金銀花親切地稱為“幸福花”。
而這些,都和各民主黨派中央的“抱團”扶貧有關。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等單位抱團推動黔西南的扶貧工作,在黔西南建立了“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
黔西南“星火計劃、科技扶貧”驗區中央各民主黨派聯合推動組組織專家,深入研究區域特性,建議產業發展方向,并幫助解決金銀花種植等技術難關,助推老百姓發家致富。
在本次峰會上,專門舉辦了“統一戰線聚力山地旅游扶貧研討會”,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代表齊聚一堂,共商黔西南州山地旅游帶動脫貧攻堅的發展新方向。會上同時進行了多個項目簽約儀式,其中,中國民族貿易促進會擬在未來三年每年為黔西南州帶來10億元項目投資。統一戰線在助力黔西南試驗區脫貧攻堅工作中又寫下了“美麗”的一筆。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專門到黔西南州望謨縣、晴隆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她強調說,聚力脫貧攻堅是統一戰線的重要政治任務,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等統一戰線成員是扶貧工作的重要力量。孫春蘭還專門到黔西南州望謨縣、晴隆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長期以來,統一戰線對貴州、對黔西南的脫貧攻堅工作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幫助。20多年來,統一戰線緊緊圍繞“多黨合作,智力扶貧”的主題,整合資源、招商引資、協調化難,探索出了一條“黔西南模式”成功之路,今年已是第四屆的“中國美麗鄉村·黔西南峰會”也已成為提升黔西南試驗區對外開放水平,擴大中國西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20多年來,試驗區先后投入資金30多億元,實施了百萬畝旱地糧食豐產示范、50萬畝優質烤煙基地等星火計劃和科技扶貧項目400多項,協調引進智力支邊項目1397個。
2015年,試驗區生產總值突破800億元,同比增長13.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95億元,增長26.6%,增速均為全省第一。人均生產總值接近28000元,與全省的差距縮小到2000元。
美麗扶貧,貴在精準發力
近年來,貴州在大數據、云計算上風生水起,提大數據必提貴州已成為業界的共識,“大數據”和“大扶貧”也一同成為“十三五”時期全省發展的兩大戰略行動。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精準離不開大數據云計算的支撐。今年的峰會上,黔西南州“美麗鄉村·精準扶貧”云平臺正式上線,“扶貧云”成了全州脫貧攻堅的又一“美景”。
黔西南州政協主席、州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湯向前介紹,黔西南州將大數據理念具體運用于扶貧攻堅,探索建立了黔西南州黨建扶貧數據平臺,并將其作為調動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項重要手段。
系統由指揮平臺、決策部署、工作流程和四化平臺四個板塊組成,能夠有效地起到精準識別、措施制訂、落實措施、成效評估等作用。
黔西南的這朵“黨建扶貧云”不僅是市(州)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重要創新,也是對貴州省“扶貧云”的重要補充。
貴州省扶貧辦主任葉韜說,按照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思路,創新脫貧攻堅的手段,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以精準管理為核心,省級“扶貧云”現已初步形成全省脫貧攻堅統一的數據平臺、項目申報平臺和平管理平臺、績效評估平臺、工作考核平臺。
我省扶貧云的建設得到了國務院扶貧辦領導的充分肯定,為全國的脫貧攻堅探索了可行、可學、可用的貴州經驗,創造了大數據精準扶貧多貴州模式。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專職副主席、試驗區聯合推動組組長何丕潔稱贊道,這是科技扶貧在脫貧攻堅新時期的創新和發展,是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方略的重要抓手。他同時要求,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要高度關注精準扶貧建設,號召大數據專業人才參與進來,為有效脫貧貢獻應有的力量。
美麗扶貧,重在山地旅游
黔西南州州委書記張政在峰會開幕式致歡迎辭時說,黔西南將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使更多的資源向農村聚集,推進農村貧困人口精準脫貧。同時加快山地旅游、鄉村旅游和山地高效農業融合發展,打造助力脫貧攻堅的致富產業,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2015年10月,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在黔西南州成功舉辦。以此為契機,黔西南將“大山地旅游”作為“十三五”時期全州三大戰略行動之一,確立了山地旅游在全州現代產業發展中的引領性地位。州委、州政府正式出臺《關于推動大山地旅游戰略行動的實施意見》,本次峰會還發布了《黔西南州山地旅游發展綠皮書》。
山地是貴州、黔西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旅游則是普惠民生的優質產業。
2011年9月,全省第六屆旅游大會在興義舉辦,萬峰林上納灰村麥子農莊老板夏則瑜感嘆,從那時起,黔西南的旅游發展明顯快了起來。
夏則瑜認為,如今每到旅游高峰期,麥子農莊每天的營業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同時,農莊的服務人員均為當地農民,每個月工資有2000元以上,穩定的收入也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
下納灰村“榕橋逸棧”的老板“沙漠姐”說,現在萬峰林周邊已經有了80多家客棧、民宿,甚至有不少是從北京、廣東、福建來投資經營的。他們正在申請注冊“萬峰林客棧餐飲協會”,為的是加強合作、規范市場,自發地為旅游發展貢獻力量。
山地旅游不斷提速,受惠的一定是一方百姓。除了現有的餐飲和住宿,麥子農莊準備再成立一家旅游公司。夏則瑜說,政府把山地旅游的蛋糕越做越大,我們的日子就越過越紅火,我對黔西南旅游發展充滿信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黔西南的秀美山川既是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更是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金元寶。做好山地旅游發展的這篇文章,黔西南州脫貧攻堅的果實必將“美不勝收”。
“美麗”扶貧,通過民主黨派的共同發力,通過地方政府的努力,通過生態和綠色資源的助推,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力量的利用和轉化,正在黔西南大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