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26歲北京小伙樊蒙為了圓殘疾媽媽的旅游夢,從今年7月11日開始,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徒步從北京走到了云南。12日下午4點,樊蒙母子終于踏上了西雙版納的土地。
從北京到西雙版納,樊蒙的手機導航顯示距離為3359.8公里。經過3個月零一天的步行,樊蒙推著輪椅上的母親,將這段距離一步一步縮短。
7月11日從北京出發,這個名叫樊蒙的26歲北京青年,一路用輪椅推著母親,徒步106天、約3500公里后走到了西雙版納。7月8日,樊蒙回家和母親說了自己的想法,53歲的母親寇敏君隨口說:“我最想去的是西雙版納。
“這哥們兒穿幾號兒鞋啊?”昨天16時51分,“機敏的草莓”在微博上發出一張照片,將自己的腳和大象腳擺在了一起。7月11日從北京出發,這個名叫樊蒙的26歲北京青年,一路用輪椅推著母親,徒步106天、約3500公里后走到了西雙版納。昨天,母子倆踏進野象谷,終于可以暫時休息一下了。
推著母親去看西雙版納
徒步到西雙版納前,樊蒙最初的計劃是帶著公司的任務,一個人徒步到大草原,工作旅游兩不誤。
7月8日,樊蒙回家和母親說了自己的想法,53歲的母親寇敏君隨口說:“我最想去的是西雙版納。”兒子一下蹦出一個念頭:“帶著媽媽去旅游,而且是徒步去。”母親因為小時候患小兒麻痹癥,如今只能坐輪椅出行,十多年前與父親離婚后,也沒怎么出過遠門。
這個大膽的想法說出來,豁朗的母親沒有反對,兩人一拍即合:“那就出發吧。”隨后,兩人制定了計劃,目的地就定在母親最想去的西雙版納,計劃用100天時間徒步到那里,還要看真正的孔雀開屏。
第二天,樊蒙就辭了工作。他說,想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專心去做一件事情。那段時間,是這個年輕小伙子的人生低谷期:奶奶去世、踢球拉傷韌帶、工作碰壁、女友分手……“當所有糟糕的事情集中在一起壓下來的時候,我需要釋放一下,也需要一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三天后,11日早上6時23分,樊蒙推著輪椅帶著媽媽從朝陽區延靜里西街的家中出門,媽媽還開心地穿上了漂亮的防紫外線衣服。叫“蝴蝶”的老狗,圍著主人搖著尾巴,也一路小跑著出發了。
3500公里只有3次搭車
出發第一天行走大約60公里,晚上在大興區大廣高速路邊支帳篷宿營。徒步的困難,超出了從小在北京長大的樊蒙的想象:下午1時走到京開路,一只襪子已經磨破,晚上發現胳膊已經曬傷脫皮,腳底已經有血泡疼痛的感覺……
除了吃喝食物、換洗衣服、藥品等物資外,樊蒙還帶了帳篷、雨傘,加起來有50公斤重。7月的路面溫度高達四五十度,進入南方后又時常遭遇暴雨,不少國道變得坑坑洼洼,推著輪椅就像開蹦蹦車。
不過,這些困難都沒有難住母子倆。樊蒙清楚地記得,一路下來,自己只有3次主動搭車。“第一次是7月下旬在河北,路太不好了,輪椅爆胎,我沒有經驗,根本沒有帶備胎。第二次是在鄭州,母親朋友帶我們走了70公里去嵩山少林寺。”第三次搭車是兩個月后在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福泉市210國道,一段5公里長的國道正在修路,土渣子路泥濘不堪,走了1公里后發現道路已經封閉。一位熱心的司機幾乎是強行把他們拉上了車,然后又堅持將他們送到了當天的目的地。
“一路好人特別多。”樊蒙感慨,“這樣的感動帶來的快樂,遠遠勝過徒步的艱辛。”一路上,南北各異的風景、隨時遇到伸手相助的熱心人都成了他100多天微博的內容。其中,既有追上來送西瓜、葡萄的農民,也有熱心招呼順風捎帶、或者停下車不由分說塞錢的司機,還有贈送飲料、特色小吃的飯館老板,以及幫助安排住宿、旅游的政府部門,更有微博粉絲隨時為他加油、查詢道路資料等。
不過,以后的順風車幫助全被樊蒙善意謝絕了。他就是想體驗和母親徒步“慢旅行”的感覺,并且走了十多天以后,他已經習慣每天行走四五十公里的行程,最多一天行走了70多公里。
最少的時候一天只花20元錢
7月11日出發,直到10月12日,樊蒙才第一次刮胡子。原本清秀的小伙子,下巴上七八厘米長的胡須已經能隨風起舞。這樣的形象,加上推著母親徒步跋涉,一路上遇到了幾十次熱心路人塞錢,不過樊蒙全都拒絕了。
“徒步最省錢了,目前為止總共只花了不到8000元,最節省的時候一天只要20多元錢。”母子倆早飯6元,午餐是隨身攜帶的干糧,晚餐吃一碗面條或者餃子、饅頭,加上“蝴蝶”狗的糧食,就是一天的全部開銷。
“頭十幾天都是住帳篷。”直到發現路邊旅館其實只要20到50元一晚,樊蒙才和母親放棄了住帳篷,“咱沒有出門的經驗,不知道旅館這么便宜。”
母子倆一路上互相照顧,也讓樊蒙格外溫暖。雖然母親腿腳不方便,卻也用自己的方式心疼兒子。剛出發時,寇敏君帶了一把遮擋紫外線的遮陽傘,很快發現打傘不但影響兒子視線,刮風時候也讓推著載重上百公斤的輪椅變得格外費勁。幾天后,她就收起了雨傘,借口七八月是北方雨季,她在兒子不留意時將傘扔了。“倆人就穿沖鋒衣,來雨也不怕。”
專心陪母親旅游到年底
“離景洪市還有大約50公里了,我們明天會在野象谷先玩一天。”樊蒙昨天告訴記者。據介紹,西雙版納旅游局已經為樊蒙母子倆準備了一個隆重的歡迎儀式,同時還要帶他們去原始森林參加孔雀放生活動,了卻寇敏君看孔雀開屏的愿望。
之后,樊蒙還將帶著母親踏上更眼花繚亂的旅程。“先不考慮回北京。我要帶著媽媽去麗江、大理、瑞麗……我知道的所有的云南旅游景點。”他透露了自己新的計劃。等母子倆一起回到北京,將是今年年底了。
樊蒙說,他還有一個夢想,“就是等回到北京后,我要給媽媽組建一個殘疾人摩托車旅行團,成員大概四五人,有人維修車輛、有人負責食宿、有人負責統籌。讓他們這些身體有殘疾的人,也可以去想去的地方。”
對話
一路體驗從未有過的快樂
記者:能用3個月時間實現一個夢想,有什么感想?
母親:由于身體的原因,以前不愛出門,對旅行也不感興趣,覺得出門很不方便,出遠門更難。可經歷這次旅行后,原本想象中很艱難的事情,只要有信心、勇氣去嘗試,并堅持走下去,其實并不是那么難。
樊蒙:最大的收獲,就是我以后再不會怕困難了。3個多月旅途告訴我,困難其實是主觀上的一種考驗而已,考驗的是我解決困難的能力、方法;困難同時也是我前進的動力。
記者:為什么不愿意搭好心人的順風車?
樊蒙:這只是一次旅行,我最簡單的愿望就是帶媽媽出來走走。我選擇了走路旅行的方式,媽媽很支持。而這一路的經歷,我們體驗著從未有過的快樂,這就夠了。辛苦已經不算什么。徒步完成這段旅程,在我和媽媽身體都很好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給自己找偷懶的借口。
記者:3000多公里的徒步跋涉,還推著輪椅,是不是真的很瘋狂?
樊蒙:這次不單是身體的旅行,也是心靈的旅行。我知道了專注的意義,專心用3個月去做一件事情,我能完成許多人一輩子都不能實現的設想。今后,在同一段時間里,我只會專心做一件事情。我的一些朋友也說:我帶著他們的夢想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