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西施與范蠡的傳說
諸暨市城南苧蘿山下,浣紗江畔。西施生于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當時諸暨乃越國都城(后遷會稽)。公元前494年吳越交戰,越敗于吳, 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將臣入吳為質三年。勾踐歸國后,發誓洗刷這奇恥大辱,于是采用文種提出的“美人記”。幾經尋覓,終于“得苧蘿山賣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父鬻薪,母浣紗”,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勾踐選到西施后,獻于吳王,吳王大悅:“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于吳之證也。”從此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越國卻上下一心,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打敗了吳國。后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苧蘿下修建了西施殿。
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后,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于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后屢興屢廢。
現在的西施殿于1986年奠基,1990年10月7日落成, 景區占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臺、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還從民間征集了12000余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筑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經過設計者的精心搭配,合理利用,無疑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范蠡與西施,江山與美人,家喻戶曉的故事,卻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西施與范蠡?曾經的曾經,她只是在溪邊浣紗的少女,粉面桃花,一顰一笑,玲瓏剔透。我們走進西施的故鄉,紹興諸暨,遙想當年美人在此浣紗的美景,物是人非,風物依舊……
西施故里景區地址:浙江省諸暨市五泄風景區浣沙路123號
開放時間:8:30-17:00
秀水盈盈的諸暨
諸暨到處是秀水盈盈,碧波粼粼,浸漫著濕漉漉的水汽,江河曲曲彎彎,漁舟出沒,稻谷飄香。因西施浣紗而得名的浣江滾滾北去,流經諸暨境內達67.5公里,浣紗江上的浣紗石是諸暨的靈魂,當年西施就在這里被范蠡發現的,不少游客到此都會遙想當年美人在此浣紗的美景,發發物是人非的感慨,談論范蠡和西施的美麗邂逅。
相傳當年西施就是在此浣紗的。西施也許沒想到,她當年的一顰一笑產生的效應,竟然延續了1600多年。她和范蠡在浣紗石旁的美麗邂逅,竟然被他們的后人演繹出無數的故事。也許,只有美人才有這種魅力。昔日風光早已不再,但王羲之手書的“浣紗”二字卻依然在目。
西施殿
沿著浣紗石向上走幾十步,就是西施殿了,重檐歇山型的西施殿搜羅了歷代畫家創作的西施畫像,刻碑陳列,把西施的美麗化為永恒的文化瑰寶。現在的西施殿重修于1986年,1990年基本建成并對外開放。重修西施殿時征集到了木雕桁梁、牛腿、雀替、門窗、石獅、石柱等一萬余件,經過精心組合,巧妙地利用在修復西施殿的工程之中。如今的西施殿非但成了人們紀念西施的場所,而且還成了諸暨的民間建筑藝術博物館。
歷史是不可重復的,美麗也是,更何況,這段美麗是依附于吳越戰爭這樣氣勢恢宏、離奇曲折的歷史當中,戰爭與美人、愛情與仇恨、忠誠與背叛,這段故事,凝聚了人性中的閃光點和陰暗處,千古流傳。因此對游客來說,漫步西施殿,仿佛走進了那段充滿愛恨情仇的久遠歷史。
中國歷代名媛館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居首,亦早已成為美的象征。因西施而及四大美女,由四美乃至中國歷代名媛,以充分展示女性之真、善、美,正是西施故里建“中國歷代名媛館”的初衷。
中國歷代名媛館是目前國內罕有的以中國歷代著名女性為主題的展覽館。展館以展示女性真、善、美為宗旨,共選擇了100多個中國古代女性人物,按人物特征分為四大美女、傳說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幗英烈、四大民間故事、百美廊七個單元,其中四大美女是整個展館的核心。此外名媛館內還設置有《浣紗記》磚雕照壁、十二花神庭院小品等靜態景觀和編鐘樂舞動態展示項目。
西施蠟像
史前神話中,女媧的開鍋光彩照人;浩瀚正史里,女性的名字卻寥若晨星。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倫常里,除后妃誥命,貞節烈婦而外的女性,幾乎被正史摒棄盡絕。然而,在男權社會的極度壓抑下,故事戲曲中、詩畫典故里,那么多才女佳人、巾幗英烈依然清晰可辨。歷代名媛的美貌、才情、德懷和成就,以及她們那些即使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也無法湮沒的人性光彩,感動著一代又一代后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也因此相信那些美麗的生命曾經真實地存在過。
范蠡祠
范蠡祠主要以范蠡軍事政治才能和商業才能及生平業績為主要展示內容、以其它相關人文故事為襯托。全部建筑由范蠡祠及財神廟、魁星閣、三星廟(暫用名)等相關建筑組成,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60平方米,正殿內塑高3.5米范蠡全身銅像一座,銅像背后墻面用木條仿竹簡形式,再現《史記》中記載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所有立柱均鑲嵌楹聯。殿外左右兩側建長廊兩條,陳列與范蠡生平業績相關的詩碑,并以彩繪壁畫等形式,生動介紹范蠡卓越的軍事、政治和經商才能。其它輔建筑依相應位置而建,錯落有致,相關塑像如:比干、趙公明、關公及福、祿、壽三星均以民間傳說的形象為依據,或坐或立,神態各異。范蠡祠共有塑像8座,除范蠡全身銅像外,其余均采取民間傳統的貼金彩繪相結合的形式。
諸暨人向來敬重范蠡。春秋末越滅吳后,諸暨一帶曾為范蠡封地。諸暨城西側之陶朱山,即因范蠡曾筑宅僑居而得名。山東側,有余脈虎頭巖,相傳為當年范蠡游吟并與西施定情之處,故又稱范蠡巖。古時,距巖半里處(現絹紡廠后門附近)建有范蠡廟,今遺跡猶存。
交通路線
乘火車從杭州東站火車站至諸暨火車站再乘公交車59、60路即達;或乘汽車從杭州東站汽車出發至諸暨汽車站再乘公交或出租車即達。
自駕指南:從杭州出發繞城高速(金華方向)轉杭金衢高速至三都出口下,再經過20分鐘左右車程可達。
西施故里景區地址:浙江省諸暨市五泄風景區浣沙路123號
開放時間: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