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越千年,凝望代代相傳的精神家園。一步一春秋,追尋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脈。穿越千年的凝眸,是最深情的守候。
10月31日,大足石刻高鐵冠名列車首發儀式在上海虹橋站隆重舉行,正式拉開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品牌發展加速度的盛大帷幕。大足石刻高鐵冠名列車將穿行于滬寧、滬杭甬等國家戰略通道上,將作為一張流動的“邀請函”,歡迎廣大游客到美麗重慶來做客。
重慶市大足區委副書記羅曉春,重慶市大足區政府副區長錢虎,大足石刻研究院黨委書記謝曉鵬,重慶市大足區委辦公室副主任喻正科,重慶市大足區政府信息網絡中心主任雷朝娟,重慶市大足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吳猛,重慶市大足區文化與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何圣春,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覃邦斌,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鵬,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路立明,華鐵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第一事業群銷售總經理張曉兵等領導嘉賓出席首發儀式,見證大足石刻高鐵冠名列車成功首發,拉開品牌高鐵營銷全新序幕。
首發儀式現場,身著《千手觀音》服飾的舞蹈演員牢牢吸引著過往乘客的關注。事實上,千手觀音是重慶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是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從站臺開始,醒目的車身外彩貼盡入乘客眼中,由此,大足石刻的元素就將伴隨乘客的整段旅程。全列所有車廂,將重慶大足石刻眾多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的石窟藝術濃縮其中,呈現在旅客面前,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大足石刻帶來的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和藝術之美。
車外門貼、車內門貼、品牌天幕、桌貼、頭片、海報、創意貼等媒體形式,靜態實現大足石刻品牌從車外到車內的全面覆蓋;語音播報和LED滾動屏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動態加深乘客對大足石刻品牌的印象。整列列車化身成為大足石刻的移動展示館,向乘客們全方位展示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
大足石刻高鐵冠名列車將運行于上海、寧波、南京、杭州、昆明、重慶等城市,有助于大足石刻進一步輻射成渝城市群,加速吸納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龐大客群。列車行進線路四通八達,�?空军c密集,人流量大,高鐵乘客擁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旺盛的旅行需求,為大足石刻品牌傳播提供了廣泛的人流基礎和市場空間。
以車為媒,大足石刻與華鐵傳媒聯手將神秘、宏大且具有極高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的大足石刻通過鐵軌實現更為廣泛的傳播,讓重慶大足石刻得到更大的展現。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迄今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多達75處,造像5萬余尊。其中尤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歷經唐末、五代,興盛于兩宋,余緒綿延至明清,歷時千余載,是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后一座豐碑,也是世界石窟藝術中公元9世紀末至13世紀中葉間最為輝煌壯麗的一頁。
大足石刻植根于悠久的巴蜀文化沃土,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藝術精華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極工窮變,開拓了石窟藝術的新天地。以鮮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成為具有中國風格的石窟藝術的典范。
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品,與敦煌、云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大足石刻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中葉間,中國石窟藝術風格及民間宗教信仰的重大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有重要貢獻,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鑒賞價值。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搭乘中國高鐵,是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進一步叫響“天下大足 福滿人間”品牌口號的開拓之舉,將吸引更多游客走進重慶,感受大足石刻的磅礴氣勢與藝術魅力。華鐵傳媒憑借布局全國的媒體資源網絡,推動大足石刻旅游品牌走出去,為極富中國特色以及體現中國傳統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的石窟藝術注入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