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億歐主辦的“預見·科技出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峰會”上,來自政府、傳統車企、供應鏈、造車新勢力科技公司和產業資本眾多行業重量級嘉賓共聚一堂,國務院產業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主任王曉明、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張建中、眼擎科技創始人朱繼志、北汽、蔚來、地平線、景馳、明勢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共同探討汽車產業未來出行前景。
本次峰會從產業政策、技術動態、案例分享、趨勢研判、投資風向等多角度出發,深入剖析中國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潛力和技術資本走向,現場各家公司紛紛發布在汽車領域的重大進展消息,成為2018年度汽車產業重大盛會。會上,眼擎科技CEO朱繼志宣布eyemore DX120自動駕駛視覺方案,為自動駕駛依靠視覺能力自由馳騁帶來重大利好消息。
從Uber說起,自動駕駛的安全需要汽車視力全面提升
大家都知道前端時間Uber在美國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道路測試時撞到行人并致使死亡,成為自動駕駛行駛是否安全蒙上一層陰影,“雖然至今事故原因還沒有定論,但汽車的視力如果能夠大幅提升到人眼水平,將會大幅降低自動駕駛帶來的安全威脅。”朱總現場演講時表述到。記者也在朱繼志的朋友圈分享中了解到,當前自動駕駛的視覺解決方案均依賴傳統攝像頭成像能力,但傳統攝像頭的視覺能力比人類差至少30倍以上,自動駕駛視覺能力的提升,成為決定自動駕駛在視覺領域適應復雜光線,從而提升算法識別率問題的最后一公里。哪怕能提前一秒看到行人的狀態,都對行駛中的汽車及時判斷避免悲劇發生起到了關鍵作用。
Uber事故中公布的視頻資料
應對復雜光線影響,算法往往能力有限
為超越人眼而努力,眼擎科技DX120方案效果驚人
眼擎科技成立于2014年,是國內專注于做視覺成像引擎的高端原創數字芯片公司,公司通過全新的成像引擎架構,重點解決AI視覺在復雜光線尤其是“逆光、弱光、反光”場景下的成像能力,從而解決AI算法在該場景中識別不準,效率低的核心問題。今年一月份,眼擎科技發布了全球首款解決復雜光線問題的成像芯片eyemoreX42。正如公司名字eyemore,致力于開發超越人眼能力的成像引擎。自動駕駛成為眼擎科技在汽車產業布局的第一個落地解決方案,現場朱繼志展示了一段DX120方案的實測視頻,作為行業第一個能夠達到120dB動態范圍的自動駕駛視覺方案,效果驚人,可以解決自動駕駛在實際上路過程中遇到的95%以上的復雜光線視覺識別問題。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案采滿足了自動駕駛公司對于成像技術采用方案時對車規這道硬指標的需求,看的出這家公司的技術路線非常務實。
視頻截圖:左方為DX120效果,對比中車牌、汽車、道路細節清晰可見
eyemroeDX120方案介紹
能力自信源于原創技術驅動,眼擎科技填補國內高端原創成像芯片的空白
眼擎科技創始人&CEO朱繼志
談到創業階段的歷程,朱繼志感慨良多,“最近中興的事件比較熱,大家都在討論為什么芯片會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短板,我們在第一天做原創芯片的創業時,就定了一個3+2+2的路線,就是因為原創芯片至少要經過3年的研發周期,然后是2年的行業應用推廣,才有機會迎來2-3年的收獲,之前我們就是在默默的經歷這個漫長的技術研發階段,沒什么好辦法,原創就意味著以前沒有公司干過這個事情,每一步都要自己驗證,中間的坑數不勝數。但取得今天的成績,也得益于原創架構的好處,我們從頭開始做,意味著對技術本質有著深刻的理解,每一行代碼都是我們自己的,就不會受制于人,傳統的成像技術不能解決AI是給機器視覺看圖像的問題,如果能解決,早就解決了。”
eyemore成像芯片全新成像架構解析
以自動駕駛為起點,成為全球成像芯片產業的領導者
朱繼志在創業之前,有著10年的圖像研發及產品管理經驗,然后任職于國內最大的上市芯片分銷公司,有著10年的芯片產品以及分銷經驗,這一完美履歷為眼擎科技走到今天成就了天然基因,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做自主高端芯片研發的希望,目前,全球的成像技術基本源自于日本30年前定義的架構,在中國日益發展的人工智能這個巨大的產業中,所有的視覺成像能力均受制于日本公司的決策。
成像技術的產業發展歷程
眼擎科技的全方位成像解決方案和產業布局
“中興的案例并不新鮮,上游芯片就是這樣,芯片廠商對你不進行技術開放,你只能等,只不過以前大家不熟悉,科技產業的創新,本質決定于金字塔尖的芯片公司的支持方向,我們今天所做的,就是希望在這個領域里,成為全球成像芯片產業的領導者。”對于未來的市場開拓,眼擎科技今天交出了一份答卷,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著陸正是其發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