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北汽新能源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完成的《純電動汽車高安全電子電氣架構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同期,2021中國汽車安全大會暨中國車身大會正式公布“2021中國十佳車身”評選結果。北汽藍谷旗下極狐阿爾法S榮獲“2021中國十佳車身”和“2021中國十佳車身最佳材料”兩項大獎。
獎項背后,僅僅是用好材料與技術攻關的結果嗎?翻翻這兩年北汽藍谷的動態,你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而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在浮夸風盛行的汽車行業,這家企業面對新賽道競爭的態度。連獲三大獎項,含金量遠在獎項之外。
架構:新賽道的頂層設計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薄墩撜Z》中對學子的啟示,同樣適用于當下的新能源行業。
如果你僅僅用合格要求自己,一定會錯失向上的機會與用戶的期待。這是一個雙項命題。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產業趨勢,高端尚有藍�?赏亍�
在創立高端品牌極狐汽車時,北汽藍谷就定了一個高端的基調,為此,在產業鏈伙伴、市場定位、產品形象上,都是妥妥的高大上�;蛟S,你會說,北汽藍谷曾經在B端市場的輝煌與當下C端的需求不可同日而語。但這并不影響極狐向高端要市場,用誠意向用戶伸出橄欖枝。
說一千道一萬,終歸要回歸到產品。而在新競爭時代,決定產品的是架構。
開發電子電氣架構平臺,就像建設一條“信息高速公路”,讓車輛的控制系統游刃有余地傳輸和處理龐大的數據,真正實現車輛的智能化。
自2015年起,北汽新能源多次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本次獲獎項目《純電動汽車高安全電子電氣架構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基于北汽新能源11年電動汽車發展經驗及技術積累,打造了以高安全、強智聯、高擴展為技術特點具備行業領先水平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構建了三橫兩縱六層的開發系統和模塊化設計平臺。
其IMC架構經過高標準設計與驗證測試成熟,可以滿足多車型規劃,各類產品定義,多種關鍵技術與關鍵系統搭載,擁有高智能的電子電器架構與可升級的云端服務,高性能與高安全的三電技術。這讓極狐產品具有率先搭載智能化新技術的應用能力。
隨著極狐量產產品和電子電氣架構收獲的行業關注與好評,也讓國外同行看到了架構的巨大價值。斯太爾(美國)主動聯系尋求獲得電子電氣架構的知識產權授權。看重正向開發車型產品的量產與充分驗證、看重電子電氣架構平臺的先進性和拓展性,在技術方案與亮點展示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雙方正式簽訂授權意向書。北汽藍谷BE21平臺EE電子電氣架構知識產權以固定價款人民幣1.92億元實現史無前例的“技術出海”,更實現了中國自主新能源車企歷史性突破。
硬核科技詮釋高端品質
北汽藍谷旗下極狐品牌目前已上市兩款車型,分別為阿爾法S與阿爾法T,均產自藍谷麥格納鎮江工廠。該工廠匯集了北汽藍谷、華為、麥格納三方技術經驗,將ICT技術應用與高端制造融合。
事實上,本次極狐阿爾法S白車身及車身材料應用雙雙獲獎,也能讓我們管窺北汽藍谷在高端制造以及先進科技應用的決心。
麥格納的整車工程能力業內皆知,但僅僅是代工顯然不是北汽藍谷所期望的。
為了確保極狐產品的硬實力和高質量,北汽藍谷與麥格納成立了合資公司藍谷麥格納,工廠設在江蘇鎮江,該工廠全面引入麥格納的管理體系,包括針對產品開發的MSDS、針對集成管理的IMS以及針對批量生產的Mafact生產制造體系,確保產品出色的品控水平。
以車身為例,作為汽車設計開發與制造中的重要一環,白車身的強度、結構設計及材料等直接影響汽車的被動安全和輕量化水平。
得益于專為純電動車打造的BE21平臺,極狐阿爾法S的車身結構設計以電池保護為核心,在保障電池包安全性的同時,也實現了乘員艙的高安全性;通過采用"上鋼下鋁"的鋼鋁混合車身結構設計,達到了同級領先的輕量化性能;正由于鋼鋁混合車身材料的不同,想要造出達標的白車身,在沖壓、焊裝、涂裝等工藝上會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工藝水準要求很高。以最為關鍵的焊接為例,鋼鋁異形材質的焊接不僅要考慮強度的問題,接口也需要經過特殊的防腐處理。獨特的設計和大量的試驗使車身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和耐腐蝕性。
作為多材料融合設計的先驅,極狐阿爾法S在車身設計上運用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技術。
相對全鋼或全鋁車身,鋼鋁混合車身的好處在于可以在不同位置使用不同的材料,從而滿足不同的剛性及強度需求。比如,車身最關鍵的A、B柱及門檻位置均采用了高強度熱成型鋼,強度上達到了普通鋼材的4倍,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15噸的壓力。在下車身部位,采用了高強鋁型材、高壓鋁鑄件和高等級鋁合金板材的黃金組合。
在不同材料間的連接方面,極狐阿爾法S結合了SPR(自沖鉚接工藝)、FDS(熱熔自攻螺接工藝)和膠接等先進連接工藝。以SPR工藝為例,該工藝屬于物理連接,材料間采用高速鉚釘工藝進行連接,在眨眼間用一股重達8噸的壓力把鉚釘“砸”進鋁鋁或鋁鋼等材料之間,讓它們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可謂真正的嚴絲合縫,其連接強度和質量可想而知。
在智能化的浪潮中,科技的越級優勢顯而易見。連獲三獎背后,是北汽藍谷徹底向科技企業、向ICT企業轉型的決心和信心。在造好車這件事上,我們更是看到了其真金不怕火煉的硬核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