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培育,我國已經發展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生產國和銷售國,領跑全球,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彎道超車”。在不久前結束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我國正邁向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階段,亮眼的數據背后,產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其中,推進中國汽車產業現代化的關鍵詞是“強鏈”、“創新”、“自主可控”。
作為國內自主汽車品牌的典型代表,長城汽車的CTO王遠力出席智能汽車論壇,并發表題為《整車與零部件企業新型供應鏈關系》的主旨演講。分享了智能新能源汽車時代,長城汽車堅持自研+生態鏈伙伴的深度合作模式,圍繞著新能源、智能化建立了多物種相互作用并持續進化的森林式生態體系,在市場競爭中推動自身逐步實現以量取勝向以質取勝躍遷的同時,也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創新發展 “打了個樣”。
目前,長城汽車是中國唯一、世界唯二完成了能源、智能化兩大領域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化的全產業鏈布局的車企,形成了完備的產業布局,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組織體系高效協同。
在新能源領域,長城汽車已經構建了業內領先的“光伏+分布式儲能+集中式儲能”的能源體系,完成了“太陽能-電池-氫能-車用動力”的全價值鏈布局。尤其在車用動力領域,長城汽車確立了多條技術路線并舉的發展策略,混動、純電、氫能三軌并行,深入布局,加速汽車電動化轉型,搶占新能源技術制高點。
混動技術方面,長城汽車繼2021年率先打破合資技術壟斷,推出兩擋雙電機混聯DHT技術后,近期又發布了全新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以三動力源雙軸分布的混動“新構型”、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的“新突破”、機電耦合傳動系統的“新高度”,實現了“四驅的體驗、兩驅的價格,四驅的性能、兩驅的能耗”,開啟全民電四驅時代。
純電技術領域,長城汽車布局了磷酸鐵鋰、磷酸猛鐵鋰、無鈷、三元、鈉離子、固態等多化學體系的動力電池,擁有電池技術全鏈路布局優勢;此外,長城汽車森林生態體系下的蜂巢易創,圍繞“集成、高壓、高速、高效”四個維度,構建了M、L兩大平臺,擁有100 kW到220kW的國際一流的系列化電驅動產品,并研發了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碳化硅。
氫能領域,長城汽車圍繞燃料電池和儲氫技術主線,實現了“電堆及核心組件、燃料電池發動機及組件、四型儲氫瓶、高壓儲氫閥門、氫安全評估、液氫工藝”六大核心技術和產品知識產權完全自主化,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100%,多項技術突破了“卡脖子”行業痛點。
智能化方面,針對智能駕駛技術,長城汽車具備了從感知硬件到計算平臺的全域自研能力。如感知硬件領域,長城汽車自研自制了國內首例采用1700萬像素感光芯片的車載攝像頭,并研制出業內首個媲美激光雷達的高分辨率成像4D毫米波雷達;同時長城汽車還自主研發了高算力平臺IDC3.0,平臺單板算力達 360TOPS,可持續升級到1440TOPS。同時,長城汽車率先發布了可大規模量產落地的城市NOH導航輔助駕駛產品,它采用“重感知、大算力、輕地圖”技術路徑,實現了“高速路+城市快速路+城市開放道路”的全場景出行。此外,長城汽車還構建了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數據智能體系:MANA 雪湖。目前,長城汽車用戶的輔助駕駛行駛里程已經突破3600萬公里,自動駕駛數據智能體系的學習時長,已超過50萬小時,虛擬駕齡相當于人類駕駛6.2萬年,推動智能駕駛產品快速迭代并向全場景邁進。
針對智能座艙技術,長城汽車以 “1個人機交互設計體系”為設計思維,立足“可擴展算力中樞+自研智能軟件”2個可成長基石,圍繞“人-車-生活”,搭建場景化的智能服務,聯合第三方服務商,打通技術生態、內容生態、服務生態等泛行業資源,實現N個“智能汽車-智能生活-智慧城市”場景無縫銜接,給用戶提供全包圍式的出行服務體驗。其最推出的新一代智能座艙系統Coffee OS 2,已經形成座艙OS、自研語音、自研地圖/導航、自研視覺算法等全鏈路軟件自研能力,奠定了可成長、可插拔、生態互換、軟硬件兼容的系統基礎。
同時為了滿足未來高階自動駕駛需求,長城汽車還是全球首個推出智慧線控底盤的車企。長城汽車智慧線控底盤融合了線控轉向、線控制動、CTC、一體化壓鑄鋁車身等核心技術,全面支持L4級及以上自動駕駛。
面對時代變革的風口,長城汽車依托“森林生態體系”,能做到極致的全產業鏈優化管理及成本管控,極大提升產品力、壓縮成本,破除“低價低質”惡性競爭,不斷輸出像全新Hi4混動技術這樣的高性價比產品和技術,打造“低價高質”核心競爭力,成為長城汽車健康發展的堅實基座。相信未來長城汽車森林生態體系將持續發力,在新序列、新渠道、新造型、新技術、新產品的舉措下,全面布局智能新能源,以技術為基持續完善產品矩陣,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為推進中國汽車產業現代化貢獻“長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