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到5月23日,第5屆江南枇杷節開幕后的10天里,南岸廣陽枇杷基地日接待游客數量節節攀升,枇杷銷售數量連創新高。據統計,10天之內,枇杷基地累計接待游客數量30萬人次,銷售枇杷接近280萬公斤,同時,接待來園自駕游車輛超過3萬輛,農家樂接待游客數量超8萬人次。
周末時光,大都市里的人扶老攜幼、呼朋引伴到廣陽枇杷園享受鄉村風光。上個周末雖然天公不作美,陰雨連連,但雨水并沒有澆滅廣大游客來枇杷園游玩的熱情,鄉間小路上依然是一派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的熱鬧景象。
“這已經是我第二個周末來買枇杷嘍,這回一次買了8箱,共60斤。”一位來自渝中區的自駕游女士一邊剝著枇杷一邊笑著說道。
25元1公斤的枇杷,游客為啥還要自己開車來買?
除廣陽枇杷富硒、保健、無公害的品牌吸引力外,更大的吸引力是由枇杷樹衍生出的鄉村旅游的吸引力。
“以枇杷樹為載體,挖掘出吸引都市人喜歡的旅游產品,讓枇杷樹產生了吸引力。”南岸區旅游局負責人說,這棵枇杷樹里的旅游產業文章,越做越有搞頭。
在本屆枇杷節中,除了有新鮮的枇杷和農家樂的美味佳肴供游客品嘗外,枇杷節上豐富有趣的節慶活動也成了廣大游客留戀廣陽枇杷園的一大原因。
“周一是海吃枇杷大賽、周二是枇杷大力士比賽、周三是劃拳贏美酒……”枇杷節組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本屆枇杷節節慶活動較去年更加豐富多彩,從周一到周五的鄉村時光和周六、周日的嘉年華系列活動,將枇杷節徹底打造成了“天天有活動,周周有主題”的鄉村休閑游玩盛宴。
海吃枇杷比賽讓你暢享饕餮枇杷大餐、枇杷大力士讓你輕松贏走甜蜜枇杷、猜拳大PK讓英雄抱得美酒歸、鄉村籃球嘉年華讓你快樂享受健身的樂趣。“我的孩子特別喜歡在這里耍,我也贏了一瓶枇杷酒,下周末有空再來耍。”一位剛剛參加完“劃拳贏美酒”比賽的游客興奮地說道。5月周末,吃枇杷、住農家、游廣陽,儼然成為廣大市民旅游休閑的新主張。
一棵樹為啥能夠促進南岸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
從重慶主城到南岸廣陽枇杷基地里的公路,已改造成了寬敞平坦的黑油路;枇杷基地里的鄉村公路,也由過去坑洼不平的土路,變成了黑油油的油路;基地里農戶與農戶之間的田間泥路,也變成了1米左右寬的水泥便道。游客走在這鄉間小道上,既有城里巷道的干凈,更能體味到一種鄉間小道的風味。
一棵枇杷樹,為啥能夠這樣快地把南岸農村基礎設施改善?
“因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南岸區分管旅游的副區長唐昕說,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促進為產業服務的基礎設施改善。
廣陽鎮回龍橋村是主要的枇杷基地,在鄉村旅游產業的推動下,基地按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來打造,南岸區投入大量資金,對回龍枇杷基地園區內的道路及停車場地全部進行了擴建和油化,實現了提檔升級,在各節點處設置路標路牌,把基地變成了基礎設施完善的旅游景區。
旅游產業不僅促進了南岸以枇杷基地為主的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還促進了水利、供電、甚至天然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據南岸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南岸農村的各項公共設施也在向城里看齊,在縮小城鄉差距。
一棵枇杷樹,被南岸區做出了滿足都市需求的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南岸區加大投資,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
一棵樹為啥能夠改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環境?
一棵枇杷樹,還改變了農民的思想觀念,利用鄉村旅游這一平臺,運用市場價值,延伸枇杷產業。
“近300株枇杷樹,平均一株結果30斤,300株枇杷樹可望結果近1萬斤。”回龍橋村村民趙雪梅盤算著今年的收成,笑著說。家有3.5畝枇杷林,全是富硒SOD枇杷,按每公斤25元至30元計算,今年僅枇杷銷售收入就有10多萬元。
枇杷價格能夠年年看漲,是果農思想觀念改變的過程。
以前枇杷基地里的果農是單純地為賣枇杷而種枇杷,如今在旅游產業的帶動下,基地里的果農,是為了吸引城里的游客而精心種富硒SOD枇杷。這一觀念的轉變,使枇杷成為一種吸引力,把數十萬都市人吸引到基地里來,不僅就地銷售出了枇杷,還使價格成倍地提升。
而這一觀念的轉變,還在游客需求的拉動下,延伸出了新的旅游服務業。
在枇杷景區里,農民們已辦起了23家農家樂。來農家樂吃住的游客也越來越多,吃枇杷、住農家儼然成了城里人休閑避暑的新潮流。“我們的菜都是自家種的,臘肉是自己腌制的,我們做菜的食材絕對是最天然、最新鮮的。”光海農家樂的老板說道。
在第5屆江南枇杷節的10天內,這23家農家樂接待的游客就超過了8萬人次。
而一棵枇杷樹延伸出來的鄉村旅游產業,還帶動了南岸區農民居住環境的改變。
在南岸區的農村,特別是枇杷景區里,農民居住的房屋都在政府的支持下,改造成巴渝新居。這些新居不僅外形風貌美觀,還通過改水、改電、改廚、改廁,使屋內的設施也向城里的住房設施看齊。巴渝新居的建設,使農民的生活環境更好,村容更加整潔,環境更加優美。
“一棵枇杷樹,實現了傳統農業由一產直接向三產轉變。現代都市農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是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它促動政府加大投資,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南岸區區長劉寶亞認為,這棵枇杷樹里不僅有經濟學,還有社會學。
一棵樹為啥能夠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發展的路?
1年多前,南岸區委書記夏澤良在調研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時,提出一個新穎的觀點:南岸作為全市規劃的都市休閑功能區,既有都市的活力繁榮,又有山水的鐘靈毓秀,具備發展都市鄉村旅游的良好條件。以都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為抓手,豐富旅游載體,完善旅游要素,可以迅速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城鄉生產、生態、生活觀念的有機融合,構建統籌城鄉發展的平臺,從而探索出一條都市區城鄉統籌發展的路子。
按照這樣的觀點,南岸區利用這棵枇杷樹做出的鄉村旅游產業,開始承擔起探索統籌城鄉發展路子的任務。
以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為主,南岸區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讓農村也享受到城里人享受的公共產品,是統籌城鄉發展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南岸區把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與農民享受城里人的公共產品相結合,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精神文明的發展。
在鄉村旅游這個平臺上,南岸區城鄉思想文化得到了有機的融合,逐步實現“統籌”。鄉村旅游產業,吸引了數以十萬計的游客到農村體驗鄉村風情,感受南岸的民俗民間文化。而城里人到鄉村來體驗鄉村文化中,也同時把城里一些前沿、時尚的思想文化帶到了農村,引領村民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等的轉變。
鄉村旅游為城里人與鄉下人搭建起了面對面交流的平臺,讓過去較為封閉的農民直接面向市場,與城里來的游客進行面對面交流,開拓了視野,提高了素質,促進了農民素質和鄉村文明的提升。
鄉村旅游這個平臺,把政府資源、城市資源集聚到了農村。同時,這一平臺也把農村的土地資源、人文資源、農民的思想觀念等激活。政府、城市和農村資源的集聚融合,形成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推動力,產生出了生產力,從而加快了南岸統籌城鄉發展的步伐
(本文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