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杏花村位于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北五里處,緊鄰106國道,離麻城市區30公里,離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麻城接口處18公里,離京九鐵路麻城火車站20公里,離滬漢蓉快速鐵路麻城北站22公里。與武漢市新洲區毗鄰,離武漢市區70公里,是觀光、度假、欣閑、養性的好去處。
唐宋以來,先后有杜牧、陳季常、蘇軾、謝無逸、于成龍等社會名流和張憨子、甘望魯、開山道人、桃黃道人等來此逗留或隱居,留下了許多名篇名著、名勝古跡和軼事趣聞。
杏花村歷史悠久,人文豐厚。史載,唐武宗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春,杜牧被貶為黃州刺史,從長安出發,清明時節抵達歧亭杏花村正逢陰雨綿綿,賦有名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春,大文豪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赴任黃州路過歧亭,與隱居杏花村的好友陳季常邂逅。之后蘇軾三次從黃州來杏花村看望好友,留有名篇《方山子傳》。蘇陳二人飲酒賦詩,談論風花雪月,季常之癖從此由蘇軾詩句中“河東獅吼”傳向四方。宋元估中,臨川才子謝無逸過杏花村館驛,揮毫疾書《江城子》一闕于壁,標致依水,情乎俱妙,遂以“五步成詞”聞名江南。明代時杏花村屬麻城縣孝感鄉,是“湖廣填四川”重要的移民集散地之一,2005年四川電視臺專程來此拍攝《尋根問祖》的專題記錄片。清代“一代廉吏”于成龍任黃州同知鎮守二府歧亭,多次來杏花村尋幽問古。
杏花村名跡尚存,遺風猶存。杏花古剎相傳始建于唐代,清咸豐年間重修,中有宋賢祠、清端祠、忠節祠及陳季常墓。山門古匾所鐫“杏花古剎”四字,相傳乾隆皇帝欽賜,并定為國廟,年年歲歲香火不斷。杏泉古井終年不竭,水質甘甜;九螺山摩崖石刻歷經近千年依稀可辨;清代賢士紀念先賢碑文保存良好。流傳至今的民俗活動有打糍粑、釀米酒、排子鑼鼓及楚劇表演。杏花村周邊名跡甚多,北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鄂東第一祠——陡山吳氏祠,東邊有謝家墩新石器龍山文化遺址,南邊是白骨墩楚墓群,西邊有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九螺山激戰遺址。
杏花村桃杏滿園,風光秀美。民謠有:“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村里有美酒,店中有美人。”這里背依翠屏,良田沃野,山環水抱,青磚瓦舍,林木滴翠,流水潺潺,白鷺歡歌。“杏花村館酒旗風,煙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置身于此,只覺水在村中,村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鷺中,美不勝收。融入自然,令人心曠神怡,妙不可言。2008年4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力董事長李小琳女士游杏花村即興賦詩一首:“歧亭路遙咫天邊,杏花如夢醉流連。若是大愛駐心間,人間此景不羨仙。”
杏花村適宜開發,發展迅速。杏花村有水面260畝,山林面積2000畝,共有銀杏樹300畝,桃樹、杏樹間作500畝。2007年,麻城市委、市政府將杏花村作為武漢城市圈旅游服務基地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納入麻城市旅游板塊建設項目,積極發展文化游、生態游、觀光游、尋根游、農家游等旅游形式。歧亭鎮黨委、政府按照“一年抓起步,三年出雛形,五年成氣候”的發展思路,不斷地推進杏花村的開發建設。2008年4月24日歧亭鎮黨委、政府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麻城杜鵑文化旅游節杏花村開村發布會,李小琳女士為杏花村牌坊揭牌。
目前,麻城已投資1200萬元對杏花村景區進行了開發性建設,2009年將再投資2600萬元對景區進行深度開發,杏花村酒家、游客接待中心、先賢園、水色桃林等一大批景點將建成開放。杏花村旅游發展公司正在組建,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工作已全面展開,今年底完成3A景區的驗收,屆時杏花村將以全新的面貌對游人開放。
昨日的杏花村,才俊云集,群賢畢至,是一方文化厚土、世外桃源。今日的杏花村,蓄勢待發,乘勢而上,正成為一方創業綠地、開發熱土。明日的杏花村,光彩奪目,活力無限,正以磅礴的氣勢,向著外部世界展示她的無窮魅力,向著文化名村、生態新村、旅游強村和經濟富村的目標奮力進發。
地址:湖北省麻城市歧亭鎮人民政府
電話:0713-2091010
傳真:0713-2091010
http://www.qtxh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