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杭州合肥海口哈爾濱呼和浩特惠州邯鄲衡陽淮南呼倫貝爾湖州黃山菏澤衡水漢中黃岡黃石懷化鶴壁河源葫蘆島
J濟南金華吉林嘉興錦州濟寧江門揭陽嘉峪關晉中九江晉城焦作酒泉荊州荊門吉安景德鎮濟源佳木斯江陰
達人檔案
姓名:張易輝
性別:男
愛好:爬山、探險、徒步
年齡:36歲
經歷:自2001年開始,每年花超過半年時間在外游歷。張易輝先后去過國內每一個省會城市,習慣在當地租房住上幾個月過上當地人的生活。從2008年開始,他又先后前往東南亞等地去感悟人生。
夢想:今年,他和伙伴籌劃再辦一所學校。他特別喜歡爬雪山的感覺,希望辦學校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就去爬四川的四姑娘山。然后,再奮斗3~5年,實現自己開客棧的夢想。計劃去云南香格里拉或者成都寬窄巷子開一間特色主題客棧,名字都想好了,叫“花間月”。客棧的風格將類似電視劇《新龍門客棧》中那種,比較原始粗狂,有個院子和后院,可以養上幾匹內蒙買的退役戰馬。
緣起:孩童天性喜歡探險
老家在韶關的張易輝從小就喜歡在戶外玩耍,喜歡冒險,喜歡自個走出去了解世界。記得有一年的暑假,父母都上班了,讀小學的張易輝就帶著家里的大狗去山里找蘭花,滾進山窩去了。半夜,家人發動了鎮上的警察和單位的同事進山才找到他。這還只是開端。易輝每年都會跟著廣州城里來的實習老師去爬山游玩,不知不覺就喜歡上了戶外運動。到了初中,易輝就開始自己坐火車去湖南等地游玩。
成年后的張易輝,生活與朝九晚五上班族很不一樣,他的工作充滿挑戰而閑暇時光又多得讓人妒忌。每年有3~5個月時間,張易輝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后就給自己放假超過半年,拿著一二十萬元的年收入隨性出游。他認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年用幾個月賺錢,然后到全世界去旅行,去感悟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而如果有錢有閑,最好就去西部做義工,邊旅行邊為自己充電。
易輝這樣的生活方式,還源自10年前的一段經歷。2000年,張易輝賺到了60萬元,人生的第一桶金。于是,他和好朋友一起買了一輛二手車,兩個人踏上了前往大連的自駕之旅。途中,張易輝經歷了很多,尤其是走到105國道韶關的南嶺路段,晚上12時車子在山坡轉彎處壞了,只好停下來修。順著車燈的方向有一堵墻寫著“此處華南虎出沒地注意安全”。修車時,張易輝拿著長水果刀警戒,山風吹得呼呼的響,他感覺一分鐘有一年那么長。之后,他們開著車子,花了十幾天走走玩玩到了大連。張易輝一下子就喜歡了大連,于是就留下來,不走了。從此,他懂得了只有停下來,才能捕捉到當地骨子里的美麗。2001年,易輝遭遇了許多變故,于是選擇離開廣州,開始全國旅行,首先去的就是成都、重慶,也從此開始了他每年的半年旅途生活。
理想:“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
從2001年開始,張易輝覺得自己的理想人生就是要“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景”。每年用半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或在省內徒步,或在國內某個城市住下來體驗生活,或在國外休閑度假……出于興趣和工作的需要,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大學等教育機構都是旅途的首站,深入地去了解當地的教育文化事業。游玩當地古跡同樣是必選行程,在青年客棧找驢友留下的線路,或者貼上自己設計的線路,找到有緣人再一起同行。因而,在每個城市張易輝都會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張易輝看來,“每個人的一生可以有不同活法,我很相信‘不識貨,半世苦;不識人,一世苦’,只有走出去,才能鍛煉自己學會識人識貨。而只有在每個地方住下來,和當地人生活在一起才能讀懂那個城市,感受到旅行真正的美麗。”所以他喜歡和當地任何人交朋友,特別是長者,俗話說,和比自己小的人聊是非,和自己同齡人聊事業,和長者聊智慧。
10年下來,張易輝的出游圈子越來越大,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個4到5人的核心團隊。一般而言,團隊成員各有分工,包括線路設計,因而從2007年開始,張易輝也開始將腳步踏出國門之外,先后游歷了多個國家和地區。
旅途:最喜歡四川和云南
張易輝格外喜歡四川和云南,在當地時一點陌生感都沒有,反而有一種似曾熟悉的感覺,總會有想留下來生活的欲望,于是他分別在四川和云南待了近一年時間。之后,他又到了西安,那個旅途也讓張易輝感悟很多,為了深入體驗西安當地居民的生活,他到當地回民聚居區租房,和當地人交朋友。
旅途趣事:1000元去陽朔超過1000元回來
2004年底2005年初時,張易輝愛上了陽朔。當時,他習慣帶著1000元錢去陽朔玩上一段時間,可是當回到廣州的時候,他居然驚奇地發現,口袋里裝的錢比去的時候還多。原因是他每到陽朔,都和當地客棧、酒吧,還有景點的老板、驢友混得特別熟,也經常介紹朋友到這些地方,于是客棧、酒吧和景點就會多多少少給易輝一些回扣。這樣算下來,開銷越來越少,收入反而越來越多,這叫“無心插柳”。
達人建議:出游前就需調整好心態
如果喜歡這種生活的人,出游之前一定要好好規劃自己的旅程并把心態鍛煉好,讓自己的期望和愿景一步步實現。不少人因為出游目的地過于商業化而失望。在他看來,由于文明的不斷進步和外界的溝通,一些目的地所謂原生態的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事實上,旅行如果帶著判官的心態去的話那是很失望,但是如果帶著輕松平和的心態去享受過程,在當地住下來慢慢體會,自然會發現美的一面。